有一个说法是,静态动词不可以和目的状语搭配,我记得剑桥语法上确实有,但这次没找到,却找到了两个好像是静态动词和目的状语搭配的例子(p. 729-730):
These are the kinds of student that this school exists to cater for.
How many credit points are needed to obtain a degree?
请帮忙找一下静态动词不可以和目的状语搭配的论述。
我没看到过语法书明确说静态动词不能接目的状语,但我也没见过什么语法明确说静态动词可将来接目的状语。现实是静态动词后的确可以出现to do不定式,但这个不定式是否目的状语,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就你提供的这二个语法书例句,我尝试做以下剖析。
These are the kinds of student that this school exists to cater for.
假如这个that从句的谓语动词不是exists,而是has been built, 即动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则无疑to care for是目的状语。谓语动作结束以前,不定式的动作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学校盖好之前,不可能care for students. He came to see you. 在came的动作结束以前,他是不可能看到你的。即不定式作目的状语,都是谓语动作结束后才大概达成的动作。谓语动作结束后,作为目的状语的不定式的动作就大概发生,但未必必然会发生。这也是为何目的状语从句需要用虚拟语气表示这种未必是事实。比如 He came to see you,but you were out. 目的就没达到。学校盖好之后,学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状况了,用静态动词表示这种客观存在。因为这种客观存在,不定式的动作就得以发生,就可以发生。不定式的动作即便发生了,状况也继续存在着。这就说明,不定式的动作是状况存在的结果,而不是状况存在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语气把这个句子中的不定式剖析为目的状语,不如把其剖析为结果状语愈加符合逻辑。
How many credit points are needed to obtain a degree?
为了便于分忻,大家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主动语态:One needs 120 credit points to obtain a degree.
我觉得这个句子的不定式不是目的状语,而是条件状语。句子等于if one is to obtain a degree, you needs 120 credit points. 即假如y一个人计划获得学位,他就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状况中——He needs something. 主语并没主动去选择处于这个状况。换句话说,不定式并非need的目的,而是不定式这个条件致使了need这个状况的存在。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去在语法书上找静态动词可以或不能接不定式作目的状语,我估计语法书可能也没明确的说明。但大家可以参考逻辑作剖析,即静态动词后的不定式到底是目的状语,还是其它状语。
以上管见以抛砖引玉为目的。